Web Analytics Made Easy - StatCounter
LBS Blogs - LBS Communications Consulting Limited

LBS Blogs

Back
LBS Blogs

港股追蹤 下半年新消費可望再下一城 由「三姐妹」外的標的領跑?

2025年上半年,港股消費板塊走勢分歧,新消費股表現驚豔,由泡泡瑪特(09992.HK)  、老鋪黃金(06181.HK)及蜜雪集團(02097.HK)形成的「新消費三姐妹」,今年以來股價升幅以倍數計,牽起新消費股熱潮。有機構預計,下半年消費行業將繼續呈現溫和復甦態勢,傳統消費子行業大致回暖,而新興消費子行業有望憑藉結構性變革獲得超額增長。事實上,隨「三姐妹」水漲船高,下半年跑出的標的或會換馬,新消費子行業不乏潛在機遇。 新消費的「新」既是消費理念的蛻變,也是產業邏輯的重生。新消費浪潮的核心動力源自年輕群體消費觀念的徹底轉變,抖音商城發佈的《2025年輕人情緒消費趨勢報告》提到,情緒價值正在成爲影響年輕人消費行爲的重要因素,88.2%的年輕人覺得自己處在壓力當中,在「重新把自己養一遍」的消費心態驅使下, 潮玩、文旅、寵物、食飲等與情緒相關的產業紛紛迎來了快速發展,2013年以來,情緒消費相關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12%,預計2025年中國情緒消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 新消費奔湧,重塑市場新認知 今夏,全球最大的新消費頂流非LABUBU莫屬。從拍出108萬的薄荷色LABUBU到被張朝陽放棄且被胡潤換了一輛車的絕版LABUBU,這滿口尖牙的小玩意兒讓背後的泡泡瑪特成功出圈。截至7月9日,泡泡瑪特市值已從上市初900多億港元水平,一路沖至3582多億港元。新消費股另一個代表——蜜雪冰城同樣表現驚豔,2025年3月3日上市首日即告翻倍,截至7月9日,總市值已突破2061億港元。 「國民辣條」衛龍(09985.HK) $衛龍美味 (09985.HK)$在這場投資新消費浪潮下也未掉隊,2025年,衛龍股價從年初的6.7元沖至14.5元,累計升幅超過一倍。但衛龍的增長不僅僅是消費趨勢的帶動,背後是企業形象與新消費文化的高度契合,以及深度變革催生的結構性機遇。 從產品結構來看, 調味面製品(辣條)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之餘,「第二曲線」蔬菜製品已處於高速增長階段,魔芋爽等產品在2024年創收33.71億元,同比增長59.1%,營收佔比躍升至53.8%。頭豹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中國魔芋製品行業概覽》顯示,2024年中國魔芋製品市場規模突破200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8%,遠超休閒零食行業整體增速。衛龍美味憑藉魔芋爽等大單品佔據領先的市場份額。 年輕人力捧,構築品牌「忠粉」護城河 現如今,除了辣條等傳統強勢產品,衛龍魔芋爽等「新勢力」產品也已成功佔領消費者心智,收穫了「人類貓條」的美譽,也代表了消費者對品牌的高度認可和忠誠。這一現象絕非個例,以蜜雪冰城爲例,其低價以及歡迎執勤民警進店休息等暖心日常使得粉絲在出現負面輿情時不斷包容自家品牌,網友戲稱“小雪不嫌我窮,我也不嫌他髒“。消費者的品牌粘性讓資本市場進一步認可股票的價值,從而推動股價的上漲,然後又進一步帶動品牌口碑,形成了良性循環。相比起來,衛龍所構建的品牌護城河關鍵在於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與持續創新。衛龍已經培育出橫跨不同年齡層的忠實消費者群體,在保持強大的品牌力和產品力的同時,通過舉辦「衛龍辣條節」等系列營銷活動,將傳統零食消費升級爲文化體驗,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沙利文的調研,衛龍55.0%的消費者是2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25-35歲的消費者也已突破40%。換句話說,衛龍已將產品印記深深嵌入大衆生活的各個場景,已演變爲80、90、00後的「集體記憶」。衛龍近期以新品高纖牛肝菌魔芋打進山姆新品榜TOP 1,正是深嵌消費者各個場景的另一實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衛龍的股東會上,一位特殊的「小股東」成爲了全場焦點。這位「小股東」自幼便是衛龍產品的忠實擁躉,從與小夥伴分享衛龍辣條到如今股東會提出見解,衛龍產品在其童年時光乃至未來生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事實上,中金最新發表的研報亦展望下半年,在國家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拉動內需、提振消費等背景下,食飲板塊需求有望邊際企穩改善,其中新消費標的延續相對高成長,辣味零食、健康飲品等新消費趨勢景氣度有望保持,帶動板塊估值上升,看好休閒零食、軟飲料等子板塊下半年表現;所推薦的相關H股就包括農夫山泉(09633.HK)、衛龍美味(09985.HK)等在內。 大行看好辣味零食等新消費趨勢高成長延續

Read More »
LBS Blogs

港股追踪 内地对日本海产禁令局部解除 港海产代理进出口商可乘势而起?

结业潮成为近期香港热话,有关噩耗接踵而来,由街边小店至连锁酒楼,到连锁餐饮集团都要发盈警。在业界一片哀号中,转身及时、根基扎实的公司才能在这片寒冬中站得住阵脚。从事海产批发及进出口业务的大洋环球(08476.HK) 正是一例,凭藉稳定的产品质素,于寒冬中仍保持盈利增长趋势,后续更有望受惠于近期内地恢復部分地区的水产进口,内地业务未来收益增长空间值得留意。 本港零售市场面对的挑战有多大,从零售数据已直接反映。5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升2.4%,才终结了14个月连跌。商户要努力适应消费模式的改变,除了网购更盛行,消费者也更追求「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而在转型之际,也要维持稳定服务及产品质素才能留得住顾客。 港餐饮寒冬下 须快速转型 提到转型例子,不得不提叙福楼集团(01978.HK),早期以经营中式酒楼闻名,随着香港餐饮市场口味变迁,逐步转型到亚洲菜餐厅,以特许经营方之式引入多个海外品牌,包括为人熟悉的「牛角」、「温野菜」等日式餐厅。 面对低迷市况,叙福楼业绩仍要「见红」,2024年叙福楼收入按年减少约17.3%,更录得亏损约3,210万元。但凭藉及早转型,叙福楼透过开新店调整策略应对寒冬,从去年初至6月一共关了12间餐厅,同期也开了19间新餐厅。 若果叙福楼是餐饮转型的代表,进口及代理中高端冷冻海产的上市公司大洋环球,则是表现稳定的代表。所说不止是公司产品质素稳定,得以维持客源,而是海产本身也是个稳定长期的消费的趋势,不论于中港两地均有着庞大稳定的需求。 有条件恢復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 势提振内地业务 6月29日,内地海关总署有条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但包括福岛等十个都县除外,是自2023年8月实施禁令后首次局部解除。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22年日本对华的水产品出口额达到871亿日圆,相当于折合约47亿港元,为最大出口市场,但中方实施进口禁令后出口额几乎降至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水産品总産量从2019年的6480.36万吨增至2024年的7366万吨,年均複合增长率(CAGR)达2.6%。据中研普华産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水産品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分析预测,2025年,预计总産量将达7620万吨,增速维持在3.5%左右。消费升级推动人均水産蛋白需求从2019年的14.3kg增至2024年的16.1kg,预计2025年将持续增长。随着消费者对有机认证、地理标誌産品的关注度提升,中国水産品消费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变,年增长率约2%至3%,预计未来十年内增长趋势不变。 中国未来十年消费增长趋势不变 事实上,从大洋环球同期年报表现亦可见中国市场对高端水产的需求强劲,公司继截至2023年3月底止财年来自中国的收益同比增长40.6%(即禁令实施前)至约5,783.7万港元,来自中国的收益于截至2024年3月底止财年仍能同比增长67.3%,至约9,674.6万港元;于截至2025年3月底止财年禁令影响才明显浮现,导致公司于中国的收益回落至4,608万港元水平。随着内地对日本水产品进口逐步解禁,令大洋环球可提供的产品组合进一步增加,相信会对大洋环球于中国的销售带来助力。 港人海产消费趋势稳定 香港对海产的喜好同样持续不减。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由2012至2021年间,香港年均海鲜进口量超过350,000公吨。比对过往数字,进口量在二十年并无显着差异,由此反映港人偏爱的海产种类可能有变,例如近年对生蚝质素要求提高,来港品种增加,但对整体海产需求变动不大,自然也有利于海产代理及进口业务。 大洋环球在急冻海产进口及代理行业拥有逾22年经验,供应各式各样的急冻海产产品超过100个品种。公司于港澳地区独家代理不少国际品牌如Clearwater北寄贝寿司片,还有知名产品包括日本熟帆立贝、帝王蟹脚、蒲烧鳗鱼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对比其他餐饮类企业,例如叙福楼去年也要转盈为亏,大洋环球同期在收入减少下仍保持纯利增长,毛利率更是稳定提升,反映出其销售表现亮眼。

Read More »